懂得适时把自己清零,才是人生大智慧

作者:四川正友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: 发表时间:2018-11-22 16:00:31

 杯子若是满的,就装不下任何东西了


  曾跟一位英语老师聊天,问到她什么样的学生最难教。


  老师答:没有求知欲的学生。


  老师在一所知名的外语学校带成人培训班。她说,遇到底子再差的学生都不怕,就怕遇到那些似懂非懂却认为自己无所不知的学生,他们来报培训班是浪费钱,也是浪费老师的时间。


  老师讲起她带过的一个自称是企业高管的学生,叫凯文。


  课堂上,凯文同学常常打断老师的讲课,对老师的教学方法提出质疑;分组讨论问题的时候,凯文同学也从不和同组的人互动。


  凯文同学常有意无意地跟人透露,说自己做过企业文化培训,有着很丰富的教学经验,言语中也常常透露出优越感,认为同学们在课堂上的讨论都不够水平。


  起初,老师们还在一起研究,要怎么帮助他,可是问及哪里没有听懂,连凯文同学自己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。


  时间长了大家才发现,其实为他操再多的心也没用,他根本不是听不懂,而是不想听。


  他从来没有卸下自己的领导身份,习惯了站在某一领域的巅峰,不能接受自己在另一个领域里从零开始。


  已经认为自己有了足够多的学识,自然不肯再虚心求学,外语学校的进修对他来说不过是一层身份的镀金罢了。


  求知的道路没有尽头,杯子若是满的,就装不下任何东西了。


  真正的高手从来不会认为自己是天下第一,只有懂点皮毛就不愿意再学习的人,才以为自己是天下无敌。



  那些有追求的人,从不“留恋”自己的经验。


  有一次去参加本地作协一个小小说改稿会,改稿会请了省刊的编辑老师来做评委。


  点评的时候,评委老师提到一份署名为“张三”的稿件,我们面面相觑,都不知道“张三”是谁。


  点评完了之后,作协最德高望重的材叔出来领走了这份稿件,他说,只是怕评委老师顾及他的面子,不敢“下狠手”点评,所以用了一个假的笔名。但他却真心希望以一个无名小作者的身份,得到老师最犀利的指点。


  听到这番话,在座的后辈们都感到汗颜。


  我们初出茅庐,常常因为某一篇文章的成就就觉得自己攀上了高峰,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的名号;材叔年近古稀,数十年笔耕不辍,创佳绩无数,是名副其实的文坛泰斗,却甘愿隐姓埋名。


  一知半解的人常以为自己无所不知,而大彻大悟的人却认为自己一无所知,这就是差距。


  世面见得越少,越容易自高自大。如果内心修为不够,很容易稍微做出点成绩就开始目中无人,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的成绩,更接受不了别人对自己的否定。


  而眼界开阔的人,却是很容易发现自己的不足。哪怕是面对后起之辈,他们也能发现值得学习的东西。空杯心态,才是求知的最高境界。


  人一旦开始骄躁,就会停止成长。不论得意或失意,把眼下当成未来的起点,才能最大限度激发自己的潜能。


  学,而知不足,知不足,而更好学。成长就是这样一个循环的过程。


  懂得适时把自己清零,才是人生大智慧。

来源:新华社


文章推荐

添加微信好友,详细了解产品
使用企业微信
“扫一扫”加入群聊
复制成功
添加微信好友,详细了解产品
我知道了
蜀ICP备2022029620号-1